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

張大千橫貫公路 3300萬元成交

【聯合報╱文/周美惠】 2008.04.09 01:55 am
圖/香港蘇富比提供

蘇富比香港春拍昨天登場,中國書畫成交價最高的是張大千的「橫貫公路」,成交價八三九萬多港幣,約台幣三千三百萬元。張大千在一九五九年橫貫公路開通之初即曾遊覽,之後即以成熟的潑墨技法,半抽象地畫出沿途景物。
【2008/04/09 聯合報】

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

林世奇序文

林序

太史公行天下,周覽四海山川,故其文疏蕩,頗有奇氣。歐陽修號醉翁,山水之樂,得之於心而寓之以酒。古人仰觀俯察,寄情於斯,山水秘境,實寓精神原鄉。與山為友,與水為朋,筆下所之,自成乾坤。觀畫讀墨,則臥遊千里,神馳象外,萬古長空,只如一堂晤對。

袁中郎善遊,得趣於湖光染翠,山嵐設色;妙悟於花態柳情,山容水意。矯首遐觀,自是目酣神醉。形之於畫,近代君翁白雲飛瀑,獨步古今。黃門子弟,如張福英師、胡念祖師,雲飛霧動,水瀑泉騰,墨色天成,渾然化境。山巖壯實,林木蓊鬱,雲煙浩渺,江面遼闊,氣勢蓬勃,變化萬千。大地山川,於焉內蘊豐盈,變化萬殊。可謂:「松生堂上,韻遠風清;壑在牆頭,泉懸障濕。」讀其筆墨,竟覺煩囂澌減,愜意移情。

所以然者,自有窮形盡相所不能達者。誠如張璪所言:「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。」蘇軾云:「詩畫本一律,天工與清新。」鄭板橋論畫竹:「意在筆先者,定則也;趣在法外者,化機也。」攝取神理,遺其外貌,得意而忘象,此所謂天趣。石濤《畫語錄》云:「墨海中立定精神,筆鋒下決出生活,尺幅上換去毛骨,混沌裡放出光明。縱使筆不筆,墨不墨,畫不畫,自有我在。」在黑白之間,巧運虛實,會以感通,正是水墨魂魄。是以賦形寄興,循以理法,超以神韻,形似之外,更在妙悟。

及付之筆墨,更無定法。觀諸近世丹青,點、寫、勾、簇併施,潑彩、灑拓、染印兼用,用水之妙,盡乎極矣,雖不刻意求象,自有無象之象。張福英師深諳古法,胡念祖師力求新變,俱在大膽下筆,小心收拾。斗筆縱送披刷,捷筆潑墨,約定山水意象,大筆布勢,墨面成塊,簡筆點景,清淡幽遠。奔放處劈斧開山,細膩處卻如纖手繡花。筆情墨趣,貴在解悟神理,酣暢淋漓,得之簡約豪放,山勢層疊,濃淡相間,大塊文章,無窮奧境,竟能一筆造出,真所謂「筆補造化天無功」,觀畫玩景,不勝歎慕。

二舅詹鎮瑞溫厚長者,藹然可親,每以藝文怡情,勖勉後學。幼時因家父引介,舅甥同遊於王宗業師門下,二舅筆下細緻工巧,意境高華幽遠,洵非吾輩所及。加以虛心誠篤,汲取各家精華,無論鑽研油畫,浸淫水墨,俱能專注持恆,日久功深。三十餘年執筆不輟,作品多次參展,實已卓然成家。然追步君翁法度,慕賢之心始終不衰。得緣拜入張胡二師門下後,更痛下苦功,精心揣摩,煙雲點染之間,成法漸脫。運筆明暗掩映,敷色淡雅清麗,意象幽微曠遠,曲盡空靈妙境。觀者悠然入畫,舒緩自適,好風拂面,山深濤靜。萬古流光,凝乎一瞬,不覺塵慮俱忘。

猥以不才,多蒙訓誨,每慕其恂然雅範,依仁游藝,尤以怡然墨趣,妙悟丹青,最是不言之教。興會之樂,難以言喻。欣見畫冊集結付梓,自是一卷在手,恣覽千巖萬壑,神遊造化之微,其喜也何如!既囑贅文以序,遂不揣淺陋,勉以成文,謹致恭賀之忱,但願筆開墨展之際,賢達共會,幽情雅懷,得所暢宣。是為序。

林世奇敬序於中山女高
2008年6月

胡念祖老師序文

胡序

鎮瑞仁棣素性好學,早年公務之暇,即雅好丹青。先習油畫,繼學水墨,多年師從林經易習繪花鳥,頗有巧構形似之功;復師事余之同門張福英女士,專意於二石雲水之境。雖近不踰矩之歲,謙卑自牧,請學於余,其心也專,其入也深。三十年間執筆不輟,可謂勤篤者矣。

藝之精粗,有得之於天,有窮而後工,除線條形象,更有氣質境界。宋元以降,紙上山水佳勝,可遊可居。神行於理法之中,乃有生趣。戴熙云:「識到者筆辣,學充者氣酣,才裕者神聳。三者備而畫道成。」沉潛者深,隱逸者高。余執筆設帳,每愛其氣質清峻,潛思默審,墨韻沉酣之間,自有天成之趣。

丹青之妙,貴乎領略神韻,時代視覺,心中丘壑,莫不映現筆間。鎮瑞寄情山水,巧運虛實。營思時曲盡情理,落墨處妙趣橫生。讀其筆墨,如對其人,自能移情於不覺矣。頃見其畫作集結成冊,卅載之功,於焉付梓,其樂也何如!爰抒所感,以序斯編,並致推介之忱。


石牛老牧胡念祖於麗水精舍
2008年6月

詹鎮瑞畫集出版自序

自序

我自幼就喜歡繪圖。除了信筆塗鴉之外,也購買《芥子園畫譜》這類畫冊回家臨摹,雖然無人指點,自己勾勒描繪,也能自得其樂。那時從沒想過將作品示人,好與不好,得失只有寸心知曉。

入伍時,曾在新竹接受新兵訓練。晚餐時,連長問起:「連上誰能作畫?」我不假思索就舉了手,轉頭一看,卻發現全連一百多人,只有我一人舉手,剎時頭皮發麻,愣在當地。那餐飯吃得索然無味,忐忑不安。餐後到中山室報到,才知道任務是「壁報製作」。我心裏頗為作難,畫圖我雖然略懂一點,卻從沒做過壁報。連長加派兩個新兵,算是助手,命令就此派下。我自覺事態嚴重,這一晚輾轉難眠。

隔天到新竹找文具店買材料,助手欣喜若狂,因為新兵平日不能外出,公假外出自然高興。但我責任在身,卻是心事重重,憂形於色。自此天天絞盡腦汁,到中山室裏翻閱雜誌,尋找靈感,下筆後又反覆修改,一週過去,勉強擠出幾張,自覺難登大雅,頗為不安。不料數位長官看過,卻大加讚賞。連長也宣布:三人各放榮譽假一天!新兵營原沒有假,這個榮譽假得來不易,對我繪畫生涯的起步,可說是一種鼓舞和肯定。

民國五十六年左右,經姊夫的介紹,認識國畫啟蒙老師王宗業先生,學習傳統山水。因當時已在電信局服務,繪畫便成下班後的消遣。遇有閒暇,也常到植物園區觀看畫家寫生,因而愛上油畫,遠赴北投向金哲夫老師學習。民國六十六年,與同好成立六六畫會,參展十餘屆,在交通機構美展陸續得過特優、佳作,甚至第一、二、三名等獎,開始對自己的畫作有了信心。

這段時期,不論中西的繪畫世界,對我都充滿吸引力。在電信局工作時,局裡成立美術花卉班,聘請林經易老師指導,我便隨林老師學習水墨花鳥,從形貌上的疏密相映,到揣摩意趣、抒寫心情,二十餘年間執筆不輟,尺幅之間,造化在手,但覺心運無窮,真能樂以忘憂。

退休後拜入張福英老師門下,專意學習水墨山水。張老師為國畫大師黃君壁先生入室弟子,隨侍大師四十餘年,更捐資創立「黃君壁先生美術獎助文教基金會」。筆下雲岫飛瀑,澎湃磅礡,氣象萬千,皴法精到,尤其擅長披麻、馬牙,能以山馬筆渲染,舉重若輕,運筆蒼勁,功力雄厚,尤其難得的是教學一絲不茍,層次分明。五、六年來專心學習,執筆運墨,漸能體會「大膽下筆,小心收拾」的奧妙,作畫時皴擦並施,濃淡相間,於山勢層疊,雲霧繚繞之間,時有忘我的悟境。

後因機緣巧合,得識胡念祖老師。胡念祖老師為黃君壁大師在中央大學任教時的學生,名師高徒,相得益彰。後師生重逢於台北,承君翁器重,聘任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助教,任教經年。後辭去教席,開始自由致力水墨創作。因胡老師與張福英老師為師兄妹,我因此得緣登門拜師。胡老師作畫融貫中西,吸取現代創作觀念,涵藏傳統筆墨精神,不求形似,卻重神韻,筆墨乾溼並用,渲染噴薄,極盡變化之能事。

在張、胡二師的指導之下,我全心揣摩黃門水墨,在各種繪畫領域累積多年的素養也開始逐漸發酵,構圖時融合西方立體透視之法,雖重寫意,不離寫實,窮形寫相,美中求真,運筆時明暗掩映,陰陽互顯,敷色時淡彩重墨,曲盡意象之微,於流雲飛瀑,林泉山石之間,已能自尋野趣,寄託性情。

縱恣筆墨,固然時有氣韻清遠之樂。但書道不精,題畫落款,有時心手不應,不免仍覺遺憾,於是又學習書法。在呂仁清老師指導下,諸體兼習,多有所獲,承蒙翰友書會會長楊燕城先生以及書友的愛護,作品曾於吉林藝廊展出,並由社教館出版三友書會《書法之美》。

在多年來的創作實踐中,深感墨趣怡情,妙於言外,因而成立怡然畫會,書畫會友,與同好切磋琢磨,並加入中華書畫協會、東亞書畫研究學會。曾參加國內外展覽數十次,在兩岸交流美展中,獲得金牌、銀牌,並榮獲亞太國際特優獎。作品入選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」當代書畫藝術巡迴展,收入書畫作品集,被東莞市長安鎮人民政府典藏。此外,蒙藝文界不棄,其他作品亦有民間愛好者收藏。

今年已滿七十,雖說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,不過回顧人生,青春遠去,悠遊有限,多年浸潤於此,好壞不拘,聊作紀念。書將付梓,贅此數言為序,尚祈各位前輩不吝指教。

詹鎮瑞於怡然堂
2008年6月

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

詹鎮瑞畫歷簡介

詹鎮瑞,台北市人,出生於一九三九年,自幼喜愛藝術,雅好丹青。早年服務於交通機構(電信局),常於公務閒暇繪畫自娛,並師從金哲夫先生學習油畫。浸潤西畫多年,於油彩用色,頗具心得。後改習國畫,師從林經易先生學習花卉鳥蟲,形貌之外,唯求寫意,始知疏密相映、筆墨縱恣之美。廿餘年間執筆不輟,尺幅之間,造化在手,但覺心運無窮,自得其樂。

自電信局退休後,拜入張福英老師門下,專意學習水墨山水。張老師為國畫大師黃君璧先生入室弟子,隨侍大師四十年,筆下雲岫飛瀑,澎湃磅礡,氣象萬千。皴法精到,尤擅披麻、馬牙,復能以山馬筆暈染,舉重若輕,運筆蒼勁,功力雄厚。教學一絲不茍,表現時層次分明。五年來專心學習,執筆運墨,於張師所授「大膽下筆,小心收拾」日有所會。氣勢取其渾厚,意韻求其深遠,皴擦並施,濃淡相間,於山勢層疊,雲霧繚繞之間,書寫大塊文章,漸悟氣韻生動之妙。

近年來復得胡念祖老師指點,胡老師為黃君璧先生入室弟子,入門甚早。作畫融貫中西,吸取現代創作觀念,涵藏傳統筆墨精神,不求形似,卻重神韻。主張大筆快皴,以求氣勢,小筆慢染,又生韻味。除傳統的皴法之外,筆墨乾濕並用,渲染噴薄,極變化之能事。在筆趣墨韻之中,獨抒性靈,自發肺腑。追摹步趨之餘,深受啟發,視野寖廣,胸中筆下,遂悟象外之趣。煙雲點染,成法漸脫,有限尺幅之間,乃見無窮丘壑。

在張胡二師指導下,於黃門水墨精意揣摩,結合自身中西繪畫所積素養,力求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,構圖時融合西方立體透視之法,雖重寫意,不離寫實,窮形寫相,美中求真。運筆時明暗掩映,陰陽互顯,敷色時淡彩重墨,曲盡意象之微,於流雲飛瀑、林泉山石之間,自尋野趣,寄託性情。惟南宗意境空靈,氣韻清微淡遠,調和墨韻之際,自具清麗素雅之致。

創作之餘,以畫會友,曾與同好成立怡然畫會,並參加六六畫會、中國書畫協會、東亞書畫協會等。作品曾參加國內外展覽數十次,在電信局所舉行美展中多次展出,曾獲特優、一、二、三等獎,在兩岸交流美展中,亦曾獲金牌、銀牌,並榮獲亞太國際特優獎等。